感謝公教報喜樂少年蒞臨本校採訪
德信學校 90 周年培養「勤樂仁勇」小君子
(本報專題)何謂君子?德信學校三位「小君子獎」得主分享見解:「秉承基督精神的人就是君子」、「像聖德蘭修女般仁愛的便是君子」、「好人即君子」。該校近年推行「君子培育」計劃,講究學兄學弟之間的兄弟情,藉著獎勵計劃,培養學生成為「勤樂仁勇」的小君子。
「學兄」需要做甚麼?除了在小息時照顧學弟,也要在小一迎新日帶領新生遊校園、進行伴讀活動。在家中是獨子的淳朗說,照顧學弟一起分享食物和玩耍時,自己也似是有了一個親弟弟。作為「哥哥」,他會留意學弟的喜好,去年便挑選了一本講述船隻的繪本,講給學弟聽,以迎合小一生的程度與興趣。
從小在校培育兄弟情, 讓學生懂得「愛」鄰人,德信學校副校長李英超說,即使畢業已久的舊生也會關心母校,例如當律師的舊生回校開辦「小律師班」,開闊學弟的眼界。
區淳朗於剛過去的10月由全校學生一人一票選出為勤社副社長,在「前輩」六年級的社長帶領下,他下年會自動成為社長。六年級的兩位社長杜柏陶和許綽騏分享經驗時說,社長一職訓練了他們的領導能力。
許綽騏介紹他去年參選的政綱時說:「我承諾會成為服務同學的領袖」,例如在陸運會上, 他帶領小一和小二學生當啦啦隊,為運動員打氣。杜柏陶就說,學校有一項「精精神神講早晨」培養同學禮貌的活動,他負責每天早上在校門與同學說早晨,「第一天同學比較少回應,但之後可以見到同學慢慢會回應、點頭」,由社長帶頭,讓學弟成為有禮貌的孩子。
「君子」看似是一個抽象的概念,其實它和回應了校訓「勤而樂」及男孩子的特質「仁和勇」,當中又延伸至24個性格強項,鼓勵學生要愛人如己、勇敢、審慎、樂觀……
學校為獎勵學生,特設「小君子星級獎勵計劃」及「小君子獎」,前者一年舉辦六次,學生在班中分享在「勤樂仁勇」四項領域中所實踐的相關行為,經師生投票後,便可獲獎勵襟章。
「小君子獎」的要求較嚴格,學生在獲得「小君子星級獎勵計劃」襟章後,再由老師提名才可參選。學生除了要介紹自己能夠達成的項目外,也要反省尚待改進之處。
一至五年級每年每級有兩位小君子獎得主,六年級有三位,學校對小君子獎得主有一定要求。三位小君子獎得主與各位讀者分享他們的小君子精神:
區淳朗:在仁愛方面, 當同學不懂功課時, 我會教他。但其實他也要嘗試自己去做, 所以我不會每次都幫他。
許綽騏: 我十分勤力,每天都溫習,會重複溫習數遍。我也很樂觀,每天都很開心。
杜柏陶:我很樂觀, 遇上困難時不會放棄,反而會想辦法跨越難關。例如,在四年級第一學段,我考試成績不太好,在第二、三學段考試前就不斷努力溫習,最終進步了三十多名,在第三學段考試中,全級排名第二。
德信學校本年慶祝成立90周年,學校會繼續深化君子培育。去年便推行了「善意溝通」活動,幫助學生溝通,又於課室內放了一套感受需要卡。三年級的蔡旻澔去年聖誕節時悶悶不樂,最終就是透過這套卡,向教師打開心窗。
蔡旻澔的哥哥去年到新加坡交流,教師用卡牌與他分享,他選了「無聊」、「孤單」、「玩耍」,表達「哥哥去了交流,所以我很悶、孤單」。輔導主任陳家曦老師說,低年級學生較難去表達自己,善意溝通讓學生與人溝通時,「可以在友善、接納、愛人如己方面,做得更好」,而旻澔也說:「與老師傾談後, 我也放鬆了很多。」
校長郭超群經常與學生溝通,了解他們的情況,例如在學校大門放上「校長信箱」, 每星期回覆學生來信。為他印象深刻的一次, 是一位學生寫信說:「校長,我幫了爸爸媽媽按摩。他們的肌肉真的很繃緊,我很細力,但爸媽都稱讚我。」那對父母當然很高興,後來告訴校長沒想過孩子年紀小小也懂得回饋父母。小君子愛與感恩的特質便顯露了出來。
郭校長說,作為一間男校,希望「幫助男孩子成為一個好男人,現階段是當好男孩,將來是好的男朋友、丈夫、爸爸」,成就終身的君子。(吳)